漢唐帝國如何在不經意間打造了世界版圖
搞笑資訊網址 thejoythings.com

漢唐帝國如何在不經意間打造了世界版圖

打造全世界最大的FUN享平台,完全公開,不停更新, 免按讚!!!請多多支持 thejoythings.com
分享
在中國歷史上,漢武帝和唐太宗這兩位相距七百年的帝王,在各自的首都長安城?各自做出一項決定,卻在不經意間給歐亞大陸造成了長久的影響,而這種影響至今仍在被我們感覺到。  本文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徐波   北匈奴被漢軍打敗後,余部西遷入歐洲,並在三百多年後致使西羅馬滅亡   東西突厥政權被唐軍消滅後,余部西逃,其後裔在歐亞大陸先後建立四大帝國   一隻蝴蝶扇動一下翅膀,可能會在千里萬里之外掀起一場風暴。因為它的翅膀振動了周圍的空氣,這種振動一波一波傳導開去,可能會在很遠之外,或者很長時間之後,造成很大的影響。 漢唐帝國如何在不經意間打造了世界版圖 漢武帝畫像   在中國歷史上,有兩位相距七百年的帝王,就是這樣兩隻蝴蝶。他們在各自的首都長安城?各自做出了一項決定,卻在不經意間給歐亞大陸造成了長久的影響,而這種影響至今仍在被我們感覺到。   這兩位帝王,就是漢武帝和唐太宗。   第一隻蝴蝶:漢武帝不經意改寫了歐洲歷史   裹挾、逼迫其他蠻族進入並最終導致西羅馬滅亡   兩漢相繼對匈奴進行決定性打擊,迫使北匈奴被迫西遷進入歐洲,最終導致西羅馬帝國滅亡的歷史假設,已為許多人所熟悉。   根據中國史籍記載,對北匈奴的最後一場戰役,發生在東漢和帝永元三年(西元91年),“北(匈奴)單于復為右校尉耿夔所破,逃亡不知所在”(《後漢書?南匈奴列傳》)。   “逃亡不知所在”,這六個字是中國史籍對北匈奴的最後一次記載。北匈奴到哪兒去了?   在古羅馬史籍記載中,西元374年左右,一支來自亞洲、從來沒有見過的遊牧部落,自東向西渡過伏爾加河和頓河,進入歐洲東部,並且帶動、裹挾、逼迫許多其他野蠻民族一起向羅馬帝國邊界涌去,“一路掃蕩破壞所遇到的一切”。西元5世紀,這些蠻族渡過多瑙河,進入羅馬帝國東部地區。西元476年,經歷了蠻族長期沉重打擊的西羅馬帝國滅亡。   渡過伏爾加河的這批兇狠、奇特的遊牧民族是什麼人呢?長期以來,歐洲人只稱他們為Huns,讀音既像漢語的“匈奴”,也像漢語的“胡”。中國學界根據如下假設,將其譯為“匈人”或直接譯作“匈奴人”。   18世紀,先是一些來到中國的西方傳教士提出,也許這些匈人就是被漢朝打敗的匈奴人的後裔。法國漢學家、歷史學家德揆尼,與英國歷史學家吉本,都進一步印證這一觀點。從此之後,“匈人”就是匈奴人的觀點就在西方和中國史學界開始流傳。   如果這種觀點成立,我們是否可以說,西元前二世紀末期漢武帝在長安城做出打擊匈奴決定的那一瞬間,就等於一隻蝴蝶開始扇動翅膀。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歐洲經歷數百年“黑暗時代”後,通過文藝復興、地理大發現、宗教改革、啟蒙運動、政治革命和工業革命等偉大的社會運動,迅速崛起成為主導世界歷史的力量,世界也因之而改變。有人說,自從漢武帝決定打擊匈奴,或者是自從秦始皇修建長城--歐洲,從而世界的命運就已經被註定。 第二隻蝴蝶:唐太宗再振翅膀,後果驚人   突厥人被迫向西發展,屢建帝國,屢次失敗   漢武帝發動打擊匈奴的戰爭七百多年後,歷史重演。 漢唐帝國如何在不經意間打造了世界版圖 唐太宗拉開大唐王朝與突厥三十餘年戰爭的序幕   唐貞觀三年(西元629年)冬,唐太宗命十萬大軍北出雁門關,拉開唐與突厥三十餘年戰爭的序幕。又一隻蝴蝶振動了翅膀。唐太宗和十萬唐軍的敵人,就是稱雄漠北、多次進犯內地並對唐王朝構成嚴重威脅的突厥人。   反擊突厥的戰爭分兩個階段,分別在唐太宗和唐高宗時期完成。第一階段消滅了東突厥,解決了北部地區的邊患。第二階段完成的是在西域打擊西突厥的戰爭,伴隨著唐與西突厥對西域的激烈爭奪。平西突厥的最後一戰爭爆發在顯慶二年(西元657年),西突厥首領阿史那賀魯戰敗跳伊犁河逃往石國(今塔什幹),被當地人擒獲,送與唐軍。西突厥自此滅亡。   其後唐朝對西域進行了有效的政治和軍事統治,西突厥余部不但不能再威脅騷擾內地,而且也不再能夠在西域繼續生存下去,他們只好像他們遙遠的祖先匈奴人那樣向西發展。   從此以後,中國史籍中關於突厥的記載逐漸平息。不久之後,在中亞、西亞、歐洲,波斯人、阿拉伯人、拜佔庭人以及後來西方人的史籍中,卻有一批批的突厥人部落縱橫馳騁在中亞、西亞和歐洲的大地上,一次次地發動進攻,一次次地建立帝國,一次次地失敗,在長達千年的時間?,把歐亞大陸的許多地方也攪得天翻地覆。  關於突厥人:歐亞大陸上那一批批“突厥人”是誰   天生的戰士、政治大玩家以及生意高手   遭到唐帝國打擊遷到中亞以後,突厥人的生存環境和生存狀態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中亞歷史悠久、文化發達、民族眾多,各種文明相互交錯,而且,在這裡自古以來存在著許多文明古國,突厥人不再可能像以前那樣舉族對鄰國大規模地襲擊、搶劫、騷擾、作戰。他們不得不和當地居民生活在一起,變過去的遊牧生活為定居農業生活。突厥人與中亞各族彼此混雜融合,就使突厥人的社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幾代人以後,就很難分清誰是真正意義上的突厥人,還有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突厥人。所以,遷到中亞的突厥各部已不是同一個種族集團。所謂“突厥人”,是當時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對他們的一個籠統的稱呼,而其實他們的生活方式、社會結構、文化、宗教信仰都在發生變化。我們在此也統稱這些操各種突厥語言的民族為突厥人。   那麼,他們又是憑藉什麼一次一次在歐亞大陸上縱橫馳騁呢?   突厥人是天生的戰士。儘管敗于唐朝,但在其後的一千多年?,他們在歐亞大陸縱橫馳騁,戰士的天性發揮得淋漓盡致。   突厥人是天生的外交家和國際政治大玩家。不管是居於漠北高原之時,還是西遷中亞之後,他們洞悉歐亞大陸的國際關係、洞悉其風雲變幻和遊戲規則,並且妥善利用、縱橫捭闔、長袖善舞。   突厥人還是做生意的高手。不管是與波斯聯手還是與拜佔庭聯手,都有一個非常現實的目的:壟斷絲綢之路。他們利用居住在中亞這樣的條件,把與中國作戰所掠奪來的絲綢,把東方商人販運到中亞的絲綢,拿去與羅馬、拜佔庭做生意,獲利非常豐厚。   他們就是憑藉著這些本領,在濃墨重彩地書寫著歷史。   “塞爾柱帝國”:一個虛擬又實在的帝國   被阿拉伯帝國征服,又尋機佔領首都   原先那種“草原帝國”式的國家形態在唐朝打擊下瓦解了,西遷南下的突厥人卻在一千多年的時間?,在中亞、西亞、南亞建立了一個個定居式的帝國,其中有些已經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而有些至今仍然能夠讓世界感受到他們曾經的存在。   西元七世紀是突厥人命運中的一個生死攸關的嚴峻關口。在東方,他們遭到唐帝國的沉重打擊,不得不向西遷徙;幾乎同時,在歐亞大陸西部出現一個強大的阿拉伯帝國。阿拉伯帝國以旋風般的速度迅速擴張,很快滅亡了突厥人曾經的盟友和對頭波斯薩珊帝國,大軍直逼中亞,立足未穩的突厥人又淪為阿拉伯人的被征服者。面臨這樣嚴重的民族生存危機,突厥人的辦法就是忍耐和等待。阿拉伯人儘管征服了突厥人所居住的地方,但是卻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每年引進大批的突厥奴隸作他們的雇傭軍、邊防軍甚至宮廷衛隊。曾經叱吒風雲的突厥人豈甘如此命運。他們總能翻雲覆雨,尋找機會,推翻統治者,變成主人的主人。塞爾柱突厥人就是從奴隸做主人的典型例子。這支突厥人接受了伊斯蘭教,受編成了阿拉伯人的雇傭軍以後,不斷參與當地的政治紛爭、宮廷陰謀,到西元11世紀,乾脆大軍進入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迫使哈?發授予他們“蘇丹”稱號,實際上成了阿拉伯帝國的主人,使哈?發帝國名存實亡,並嚴重威脅著拜佔庭帝國。塞爾柱突厥人攻佔了拜佔庭地中海東岸基督教發源地,這是歐洲十字軍東征的誘因。 帖木兒:噩夢一般的帝國   縱橫中、南亞,卻在進攻中國途中死去   西元13世紀初,歐亞大陸國際政治形勢再次發生重大變化,突厥各部又面臨著一次新的生存危機。正是在突厥人和他們的先祖匈奴人的故地上,蒙古人突然興起,接著開始了東征西討的過程,很快把歐亞大陸攪得天翻地覆,包括突厥人建立的一些國家,盡遭蒙古鐵騎橫掃,相當一部分突厥人又成為蒙古統治之下的奴隸。   蒙古人和阿拉伯人犯了同一個錯誤,即招募大量的突厥人做奴隸和雇傭軍。受人奴役本來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悲慘下場,但是,突厥人卻似乎樂此不疲,因為他們總能找到翻雲覆雨、反客為主的機會。   蒙古人在歐亞大陸建立若干帝國和汗國之後,與突厥人、波斯人、阿拉伯人等各民族混雜通婚,他們的種族血統也發生了變化,有許多蒙古族接受了突厥血統和突厥文化。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跛子帖木兒在14世紀後期登上了歷史舞臺。他具有突厥和蒙古雙重血統,而由於蒙古的強大,他標榜自己的父系是蒙古人,但現代的學術研究認為可能正好相反。不管怎麼說,他在中亞和西亞建立了一個強大帝國,以撒馬爾罕(在現在的烏茲別克)為首都,曾向西圍攻奧斯曼帝國的首都伊斯坦布爾、向南侵入印度洗劫德里。西元1404年(明永樂二年)他踏上了進攻中國的旅途,但由於其本人死在途中而使明朝解除了一大禍患,其帝國很快分裂。   帖木兒沒有戰略、沒有目標,他的帝國崩潰後沒有留下任何歷史業績,因此在歷史上沒有任何意義。說帖木兒帝國,是因為他的後代在南亞建立了功業,並且到今天仍舊能夠感覺到影響。   莫臥兒帝國:決定了南亞的命運   使佛教在它的誕生地滅亡   帖木兒的第四代(或者第五代)後裔巴布爾,在16世紀初期率領大軍打進印度,建立了莫臥兒帝國。“莫臥兒”就是“蒙古”之意,他也是以成吉思汗的後代自居。莫臥兒帝國是印度歷史上最後一個統一的王朝,從16世紀上半期直到1858年印度反英大起義失敗後被英帝國殖民當局所廢除。在成為英國殖民地之前,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穆斯林國家之一,與土耳其奧斯曼帝國與伊朗薩非帝國並列為三大穆斯林帝國,也使伊斯蘭教在印度次大陸紮下了根。   印度次大陸是宗教文化非常發達的地區,自古以來,耆那教、婆羅門教、佛教和錫克教等在次大陸具有深厚影響。早在阿拉伯帝國建立的初期,伊斯蘭教就被阿拉伯大軍帶到印度河領域。當皈依伊斯蘭教的突厥各部以中亞為基地接連向印度發起進攻時,伊斯蘭教也進一步進入印度,正是突厥人的入侵,使佛教在它的誕生地印度次大陸終於滅亡了,從古老的婆羅門教發展出來的印度教逐漸興起。而正是巴布爾所建立的莫臥兒帝國使伊斯蘭教最終在印度次大陸紮根,使次大陸形成印度教和伊斯蘭教並列的局面。 這就造成兩大宗教在當地的彼此競爭。多數民眾信仰印度教,一部分民眾皈依了伊斯蘭教,而莫臥兒帝國統治者卻是伊斯蘭教的,就使印度在被穆斯林的莫臥兒帝國統治的同時,廣大民眾中卻依然是印度教暗潮洶湧。從17世紀起,印度淪為英國的殖民地。到20世紀當次大陸開始掀起擺脫英國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鬥爭的時候,兩大宗教的矛盾就顯現出來。印度教的群眾追隨聖雄甘地和國大党,而穆斯林群眾追隨著後來成為巴基斯坦國父的真納。1947年他們終於擺脫了英國統治而獲得獨立的時候,次大陸上就建立了兩個國家,一個是印度,一個是巴基斯坦。   印巴分治後於1947、1965、1971年先後爆發三次戰爭,最後一次還導致巴基斯坦發生分裂,出現一個新的國家——孟加拉國。   現在,印巴兩國都是有核國家,兩國圍繞克什米爾等問題的對立依然存在。2001年美英打擊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的戰爭結束後,原先在塔利班庇護下的“基地”組織逐漸將根據地轉移到阿巴邊境,巴基斯坦在世界反恐鬥爭中處於風口浪尖的地位。

打造全世界最大的FUN享平台,完全公開,不停更新, 免按讚!!!請多多支持 thejoythings.com
分享
投搞方式:[按此投搞]。
重要聲明:本站的資料由第三者提供,我們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所有的留言只是留言者的個人意見,並不能代表本站之立場。我們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若你對本站有任可意見,可以寫信給我們 [按此聯絡我們]。 若閣下為部份資訊的版權擁有者,如有觸犯您的知識版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於接到投訴後即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