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舒涵台北報導】「我願意以運動家的精神勇於挑戰,持續努力一定可以戰勝關節炎……」為了健康,60位關節炎與脊椎炎病友挑戰水陸競賽,宣示要積極接受治療,養成良好運動習慣。台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林孝義也呼籲病友,及早發現積極治療,應瞭解活動度量表,掌握病況、定期關節超音波、持續復健。
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僵直性脊椎炎關懷協會、中華民國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9日舉辦「第3屆關節炎病友水上運動會」;水上運動會是病友的年度盛事,盼透過此活動鼓勵病友積極對抗疾病。病友齊聚剝柚皮下水當泳帽挑戰水陸接力,柚子象徵團結、永不放棄的精神。
病友需完成3項關卡,建立正確的醫療知識。林孝義表示,這是為了呼籲病友掌握關節炎治療3大關鍵,包括瞭解「類風濕性關節炎疾病活動度量表」(DAS28指數)、定期關節超音波、持續復健。林孝義解釋,風濕性關節炎主要是因體內的免疫系統發生錯亂,病況輕微時僅感到局部關節疼痛,嚴重惡化恐引起全身關節的損壞,甚至殘障。
積極復建莫輕忽
「許多病友覺得關節不痛就是沒發炎,也擔心運動會傷關節,事實並不然。」林孝義指出,就算關節已經不再腫脹,內部卻可能持續發炎,病友應持續復健運動,千萬不能只「憑感覺」判斷病情。若輕忽發炎狀況,恐將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期、導致關節變形,嚴重甚至影響生活品質。
「及早發現、積極治療」是治療風溼免疫病的重要方法。林孝義呼籲,病友應把握初發病1到2年的黃金治療期,早期發現及治療;在疾病控制上,應以達到「臨床緩解」(近期病情控制)為目標。林孝義說,關節炎治療有3大關鍵,首先要關節超音波檢查發現早期病變,其次「類風濕性關節炎疾病活動度量表(DAS28)」指數最好控制在3.2分以下,並且要積極復健治療減緩惡化。
運動矯正效果佳
中華民國類風溼性關節炎之友協會理事長張玲瑗也是此病病友。張玲瑗40多歲時發病,發病時關節腫脹,不能燒飯給孩子吃,讓她相當受挫。
張玲瑗談到,她按時服藥,透過游泳、散步等溫和運動復健,盡可能消除得病的恐懼,保持愉悅心情,病情逐漸好轉。
中華民國僵直性脊椎炎關懷協會理事長林孚爾,當兵時罹患僵直性脊椎炎,發病長達14年後才確診罹患的病症,延誤治療時間。
林孚爾指出,過去早上起床,直到中午才能挺直腰桿,腳跟續腫痛,疼痛難耐。他解釋,僵直性脊椎炎依發病嚴重性,可分為發炎、骨頭沾黏、骨頭鈣化階段,及早發現才能及早治療。
林孚爾以瑜伽的伸展運動與游泳復健,身體狀況已控制得當。林孚爾點出,許多病患擔心藥物副作用而自行減量使用,導致病情惡化,他提醒,副作用是過去的刻版印象,按照醫生指示持續服藥,不私自停藥,保持定時定量運動,以免治療前功盡棄。
▲僵直性脊椎炎關懷協會理事長林孚爾示範拉筋伸展運動,他進一步解釋,游泳和做伸展操可以保健養生,減低關節炎的罹患機率。(圖文?黃士航)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912/131/2yk2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