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之初還勉強“婦唱夫隨”,但後來漸覺“士可忍,孰不可忍”,而向妻子表明“恕不再奉陪” 之意,誰知道妻子竟爽快地答應了。如今妻子單獨去逛街購物時,他多半留在家裏。雖說求仁得仁,但他心裏卻又有一種莫名的失落。
女人一購物男人就抓狂 這顯然不是特例,而是很多丈夫共有的經驗。友人妻子的東挑西揀也不是她的怪癖,很多女人都如此。妻子不要你陪她也不表示她對你的感情變淡,因為調查顯示,多數女人寧可選擇單獨逛街購物也不想讓丈夫或情人相陪。
兩性的購物行為有很大的差異性。一般說來,男人購物以功能性的動機為主,譬如需要一條皮帶,進百貨公司就直接走到賣皮帶的專櫃,簡單挑選後即做出決定,付錢後就離開,非常有“效率”。而女人購物則除了功能性外,還有心理、社交、自我認同等多重動機,購物是她們重要的休閑活動,“逛”比“購”重要,一個櫥窗看過另一個櫥窗,東摸摸西問問,看到中意的就討價還價;能夠和“誌同道合”的姐妹淘一起逛、一起品頭論足、一起殺價,那就更大快人心。心情愉快時,她們以購物來慶祝或犒賞自己;情緒低落時,同樣用購物來撫慰或放松心情。
很多女人還“我買故我在”,借所購之物來表達自我品位,建立自我認同。從某個角度來看,女性在購物時的東挑西揀、討價還價,看似比男人“精明”許多;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卻又比男人“非理性”,因為她們常因不同的動機而買太多並不是真正需要的東西。
有人認為,兩性購物行為的差異乃是來自獵集時代殘留的習性,在那個時代,男人負責打獵,目標明確,看到獵物就全神貫註地勇往直前,將之捕殺。而負責采野果、摸螺貝的女人則需要在森林和河裏四處搜尋、東挑西揀。
重要的不是這種差異來自哪裏,而是你要深刻體認這種差異,並未雨綢繆。就像《彼得原理》對所有男人的提醒:“陪情人購物,不但能看出她的個性,還可以預測你未來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