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丁克”:生孩子父母來帶
搞笑資訊網址 thejoythings.com

中國式“丁克”:生孩子父母來帶

打造全世界最大的FUN享平台,完全公開,不停更新, 免按讚!!!請多多支持 thejoythings.com
分享
已為人父母的蔣先生夫婦週末日程排得滿滿:週六和朋友們自駕車外出郊遊,週日蔣先生讀在職碩士課程,妻子外出兼職,他們一歲大的孩子託付給父母帶,不用花一點心思。 中國式“丁克”:生孩子父母來帶 蔣先生說:“我們是‘新式丁克’,跟沒生孩子前相比,生活幾乎沒變化,很舒服。” “丁克”通常指雙收入、無子女的夫妻,有了孩子為啥還自稱“丁克”? 社會學家解釋,原本渴望“丁克”的年輕夫婦,在父母的壓力下改變初衷,生下孩子由雙方父母照看,自己則依然享受“兩人世界”,他們屬於“中國式丁克”。 “你們不趕緊要孩子,等我真的老了就不能給你們帶孩子了。”這是56歲的金大媽經常對結婚三年的兒子、兒媳說的話。在當今的中國年輕人中“為父母生育子女”的新式“丁克”族越來越多。 中國式“丁克”:生孩子父母來帶 在西方盛行的“丁克”一族本是指有良好事業和收入,婚後卻不生孩子,強調獨立、追求生活享受的年輕夫婦。 但在中國傳統的“傳宗接代”觀念與現代年輕人新家庭觀念的碰撞下,產生了“雙收入、有兒女、仍享受二人世界”的“中國式丁克”族。 現代社會的競爭壓力與崇尚個人空間的觀念使很多年輕人選擇“丁克”生活。但在父母的壓力和傳統倫理觀念的束縛下,其中不少人又自行打破“丁克”模式,步入了“生兒育女”的生活軌跡。“我們平時工作很忙,沒有時間和精力照顧孩子,而父母又退休在家,他們既有時間、又有興趣照看小孫子。所以孩子就完全託付給父母了。”正在享受“中國式丁克”生活的李力說。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為子女帶孩子的老人基本上都是主動要求照顧孫輩的。退休醫生寶力道老人說:“我們老兩口都退休在家,日子過得很清閒,所以給子女帶孩子是理所當然的。 這樣,一方面能減輕孩子的壓力,另一方面我們又能享受天倫之樂,何樂而不為呢。”而一輩子當老師的范大媽照顧外孫的初衷卻和寶力道老人不同。她說:“女兒從小就沒幹過家務活,我不放心把孩子交給她,反正我也有空,幫著女兒照顧孩子挺好。” 中國式“丁克”:生孩子父母來帶 在越來越多的年邁父母放棄悠閒的老年生活,為子女照顧孩子的今天,老一輩的健康問題也引起人們的注意。“照顧孩子是一件勞力傷神之事,而老年人的體力有限。如今的年輕人把幼小的孩子完全託付給父母的時候,也應該考慮一下老年人的身體狀況。”內蒙古醫院張金梅醫生說。 據女性經理人消息,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一項針對0-3歲乳嬰兒帶養方式的最新調查顯示,由祖輩家長參與乳嬰兒撫養的比例高達84.6%。越來越多的爺爺奶奶正在替兒女行使育兒重任。 專家表示,“中國式丁克”看似自在,隱患不少。 調查還顯示,目前寶寶帶養內容中的飲食照料和入托接送幾乎全由老人代勞,孩子的遊戲玩耍等活動雖主要由母親承擔,但以祖輩為主要照管者的比率超過30%。由於祖輩家長對孫輩的主導態度是“疼”而不是“管”,因此容易忽視引導孩子進行探索、學習和經受鍛鍊。 中國式“丁克”:生孩子父母來帶 孩子和父母越來越不親 公務員金女士的女兒快兩歲了,孩子跟著祖父母生活,常常一個月見不到父母一面。現在孩子見了媽媽就往奶奶背後躲,爸爸一抱她就哭,也不願在父母家過夜。 金女士的婆婆代媳婦報了個親子教育班,想讓金女士和女兒增進感情,可金女士總不願參加,說自己沒時間。婆婆很擔憂:“孩子和父母越來越不親,今後的教育怎麼辦……” 中國式“丁克”:生孩子父母來帶 當年輕爸爸媽媽的參謀 當孩子出生之後,年輕的父母缺乏養育孩子的知識和經驗,老人便成了他們的育兒參謀,不但教給他們具體的細節,還要做示範。 在孩子成長不同階段,提醒年輕父母要注意對孩子進行什麼方面的教育。例如:生理、心理、智力和孩子的興趣愛好等方面如何幫助指導幼兒健康發展。另外建議年輕的父母:家裏有了孩子不要養寵物。西方人視貓狗為寵物,如同人一樣珍貴,一般人家裏都養貓養狗。但是為了小孩子,年輕父母還是忍痛割愛,必須把心愛的寵物送走…… 怪不得在林妲家裏沒有發現貓狗之類的小寵物。 一些學者呼籲,隔代教育的品質不盡如人意,祖輩家長的家庭教育總體水準明顯低於父母的家庭教育水準。父母對子女的親子教育萬萬不可缺失,隔代教育只能是親子教育的補充而絕不能越俎代庖。 中國式“丁克”:生孩子父母來帶 祖輩對“心肝”百依百順 小虎是個出了名的“小霸王”,走到大街上見什麼要什麼,不滿足他就躺在地上哭鬧。視小虎為心肝的奶奶從來不敢對他紅臉,在家既當孩子的“後臺”,又做他的“僕人”。 早晨,奶奶替小虎穿衣疊被、端茶送水,回家後背著孩子上樓、蹲在地上陪玩。在老人的重重呵護下,小虎有恃無恐,而父母卻無法插手。 市教科院特級教師李洪曾表示,隔代教育存在許多不足之處,祖輩對孫輩重情感、輕理智的心理特點,容易造成對孩子過分溺愛、遷就。此外,祖輩家長在動作的靈活、語言的清晰、表情的豐富等方面畢竟有所欠缺,年幼的孩子容易通過無意識的模倣而被潛移默化。 你怎麼也弄不明白,小時候一直對自己十分嚴厲的父母,為什麼對待孫、外孫就如此這般溺寵,溺寵得甚至有些讓人難以理解。面對老人的種種做法,你該怎麼辦? 中國式“丁克”:生孩子父母來帶 此寬彼嚴孩子迷失方向 明明的家中,時刻爆發著“戰爭”。爸爸要他少吃點東西,爺爺偏偏要他多吃;明明每次亂扔東西,父親立刻加以制止,爺爺偏說孩子活潑好;明明要買玩具,爺爺有求必應,爸爸卻認為太過縱容。對父母嚴厲管教孫輩,祖輩看在眼裏、痛在心裏,最後引起衝突。 中國式“丁克”:生孩子父母來帶 多動症和“妄想狂” 由於父母工作忙,東東從小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東東小時很淘氣,但爺爺奶奶發現東東很愛看電視,每到這時東東就老實很多。於是,因為怕孩子不聽話,也為了孩子安全,老人家經常給孩子看電視,尤其是《奧特曼》更是每天必看的節目。不僅如此,生活中為了讓東東高興,爺爺奶奶以及其他家人也甘願充當動畫中的角色。還和孩子一起模倣著玩兒。 就這樣,致使僅有4歲的東東將現實生活與動畫世界的界限模糊了,從而出現幻覺,感覺統合失調嚴重至多動症等身心疾病。兒童心理專家張原平認為:現在,隔代撫養和被保姆帶大的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情況比較多,在他們的生活中,缺少與同齡夥伴的接觸,又被過度保護,這都致使孩子在成長中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另外,東東雖非常好動,卻動得並不協調,雙腳不會同時跳,面部表情緊張、不自覺地抽動。兒童心理專家張原平發現:東東有明顯的多動症和“妄想狂”的表現。 專家表示,面對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孩子只能是“一頭霧水”,在行為規範形成中迷失了方向。此寬彼嚴,在感情上產生“親祖輩、疏父母”的傾向。不一致的教育還可能把孩子培養成欺軟怕硬的“兩面派”,採取不同的態度對待父母、爺爺奶奶以及老師和同學。 中國式“丁克”:生孩子父母來帶 老人帶孩子的諸多弊病,不妨看一看 “中國式丁克”不僅給家庭關繫帶來隱患,還可能影響孩子發育。 前幾天,張女士夫婦帶孩子上兒科醫院看病,兒子快上幼兒園了還不會走路,走不了幾步就摔跤,總在地上爬。醫生檢查後發現,孩子骨骼發育正常、營養均衡,仔細詢問才知,孩子從出生起就由六十開外的祖父母帶,老年人腿腳不便,常抱著孩子看電視,很少帶他走路,導致孩子3歲還沒學會走路。 張女士夫婦很懊惱:“我們本來準備做‘丁克’,拗不過父母才生下孩子,沒想到隔代帶孩子竟產生這種狀況。”醫生建議,孩子身體並無大礙,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孩子跟父母生活,接受“年輕的教育”。 採訪中,不少老人告訴記者,他們都主動要求為“丁克”子女照顧孫輩,既減輕子女壓力,又享受天倫之樂。但一些老人也坦言,年紀大了帶孩子力不從心。 家住靜安區的周阿婆說,她幫女兒女婿帶了兩年孩子,心臟病加重,而孩子常年把她的大腿當枕頭,導致她右腿麻木,走路一瘸一拐,醫生說很難痊癒。周阿婆有些苦惱:“我希望女兒女婿能繼續享受‘兩人世界’生活,可自己帶孩子實在吃不消。” 上海市社科院研究員徐安琪指出,年輕人把幼兒完全託付給祖父母的做法不可取,孩子只有與年輕父母融洽相處,身心發育才會達到最佳;同時,老年人體力有限,難以承擔起照顧孩子這樣勞力傷神的事,年輕人應自己承擔起撫育子女的重任。 中國式“丁克”:生孩子父母來帶 國外的祖輩又是如何面對隔代教育呢? 我的好朋友沃克醫生已經退休了,夫妻倆住在格拉斯哥城南別墅。他有六個子女,除了剛結婚的小兒子與他住在同一座城市外,其他五個都不在身邊。離得最近的是小女兒林妲,但也住在離格拉斯哥有50英里愛丁堡。她有一個兩歲的女兒,且現在又已懷孕。因與丈夫有事外出,特地打電話請沃克為她們照顧小女兒凱茜。 那天正好是週末,我便隨沃剋夫婦一起驅車到愛丁堡。凱茜見到外公外婆,高興地迎過來“GrandpaGrandma!” 沃克抱起小孫女,向她介紹說:“這位是從很遠中國來的Mark叔叔。”“Hi,Kathy。”凱茜靦腆地說, “Hi,Mark。中國在哪?”“在很遠很遠的東方,你的Grandpa和Grandma在那裏教過書。”沃克說,“是的,我就出生在中國。”林妲夫婦走後,我便向沃剋夫婦問起教育孩子的情況。沃克醫生坦誠地告訴我:“我們很知趣,不要去搶奪孩子的母愛和父愛。我們也不做保姆,只能算個育兒參謀。我們這樣做,是為了孩子更健康地成長。” 中國式“丁克”:生孩子父母來帶 老人不是孩子的保姆 沃剋夫婦雖已退休,但他們不做孫兒孫女的保姆。他們主張做父母的必須自己帶孩子。這就是為什麼女人結婚之後,一般都要辭去工作,在家做全職母親,直到孩子們都超過12歲後才重新工作。 沃剋夫人原是中學教師,結婚後,就放棄了工作,等六個孩子都長大後才重返校園。那麼老人退休後,為何不幫兒女帶孩子呢?在她看來: 1、老人不是保姆,他們應享受晚年的快樂; 2、老人的教育觀不一定符合現代的年輕人; 3、老人不要剝奪孩子的母愛,讓他/她有更多時間與自己的父母在一起,世間沒有任何東西能替代母愛和父愛。 與此相反的是,中國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總是認為退休後沒事幹,雙方爭著領孩子,結果往往弄得自己吃力不討好。 中國式“丁克”:生孩子父母來帶 過段日子去看看孩子 是不是老人不與孫兒孫女在一起是不是就不愛他們,不關心他們?事實絕不是這樣! 雖然老人與孫兒孫女住在一起,但對他們的成長非常重視,有時打電話給他們詢問他們的生活和學習情況,過節日或孩子生日就寄或送禮物給他們,路近的過些日子就去看望他們。 英國的祖父母的想法是,喜歡孩子並不一定要整天與孩子泡在一起,其實過段時間見次面,孩子有一種特別親切的感覺,讓他在平凡的生活中出現一些驚喜。 中國的老人喜歡與孩子整天泡在一起,認為就是享受天倫之樂。 安排時間帶孩子看看風景 帶孩子外出的時間一般會選在週末或節假日,有時開車帶孩子一起去山地,看山川河流、茂密樹林和飛禽走獸;有時開車去海島,看汪洋大海、洶湧波濤和熱鬧海港…… 這種方式既加深了老人與孩子的感情,又讓孩子在自然環境中學到很多的知識。因為孩子的好奇心強,看見什麼都想知道,於是他們問什麼,老人就答什麼,並且啟發誘導孩子對自然科學產生興趣。 可中國老人往往不這麼想,他們認為孩子小,外出後,萬一齣什麼事,自己無法向自己的孩子交代,而關在家裏則是最安全的。 中國式“丁克”:生孩子父母來帶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孩子不與老人生活在一起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為了從小就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 父母有時忙碌起來顧不上孩子,孩子必須學會處理自己的日常生活。沒有了對老人的依賴,孩子就得迫使自己記住大人的做法,訓練自己面對的問題。所以一般孩子長大後獨立處事能力比較強。 要是這種觀念給中國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知道了,絕對會義憤填膺。因為,我們的老人以為,孩子小,每一件小事都需要他們無微不至的照顧。實際上,有數據表明:中國孩子的自理能力比外國孩子要遲5-6年。

打造全世界最大的FUN享平台,完全公開,不停更新, 免按讚!!!請多多支持 thejoythings.com
分享
投搞方式:[按此投搞]。
重要聲明:本站的資料由第三者提供,我們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所有的留言只是留言者的個人意見,並不能代表本站之立場。我們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若你對本站有任可意見,可以寫信給我們 [按此聯絡我們]。 若閣下為部份資訊的版權擁有者,如有觸犯您的知識版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於接到投訴後即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