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上那青春靚麗的面龐,很難讓人相信這如花的生命疑因過度的勞累和疾病而逝去。如果工作壓力不大,面對已經發出生病信號的身體,誰還能不關心自己的生命與健康?
“過勞死”的危險信號 上海 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部門的一名入職僅半年的員工由於過度勞累引發急性腦膜炎,不治身亡。死者的微博曾經一再說“很累”“很疲憊”“工作很多”。
照片上那青春靚麗的面龐,很難讓人相信這如花的生命疑因過度的勞累和疾病而逝去。如果工作壓力不大,面對已經發出生病信號的身體,誰還能不關心自己的生命與健康?
在工作與健康之間,以生命的逝去為一個感嘆號,生活的天平已然失衡。過度的勞累以及對病情的耽誤,最終將美好的生活吞噬殆盡。相比於女碩士的不幸,更需要註意的則是公眾的關註。從某種程度上說,女碩士的經歷更激發起了眾人的共鳴,產生了同樣基於工作和生活壓力的社會共振,既勾起了人們對於自身工作生活以及健康狀況的關註,也讓我們想起曾經發生過的諸多“過勞死”事件,比如知名企業家王均瑤先生的英年早逝,再比如曾經的25歲華為員工因過度加班導致心力衰竭死亡。
年輕女碩士的病逝,已經迅速成為一個典型的社會符號,在這裏有較強的工作生活壓力,有因為高強度工作而導致的錯亂生活,還有一個群體令人擔憂的亞健康狀況。這是轉型社會的一個縮影,也由此才激發了共鳴與共振的社會性效果。當然,不是人們不註意關心自己的健康,而是現實生活中沒有太多選擇的余地。如何在薪水與健康之間求得平衡,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健康重要,但在房價居高不下,油價頻頻上漲,“卡奴”“孩奴”比比皆是的語境下,薪水的說服力就擺在那裏。此外,以金錢為主要衡量的成功價值觀,以及那些工作生活的夢想,都在驅使著每個人不斷向前,向前。套用一句話來說,其實每個人的心裏都住著那樣一位女碩士。於是當生命逝去,我們也就不能不認真審視我們的生活,反思幸福的春天到底在哪裏。
面對逝去的花季生命,一方面固然要註重自身健康,自我調節,企業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為員工減壓等,另一方面則需反思審視社會轉型期那些外在的壓力源,探索壓力釋放路徑,別再讓如此“病逝”成為社會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