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居時間越長,雙方將更追求獨立自主,更不願受婚姻的約束,永不結婚的可能性也越大……
規規矩矩結婚,正正經經離婚 英語中有句話,大意是“規規矩矩結婚,正正經經離婚”。如今,中國人結婚年齡普遍推遲,同居等事實上的伴侶關系越來越多見。在專家看來,同居是把雙刃劍,它可能成全婚姻,但更多時候只會傷人傷己。
中華女子學院女性學系教授、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理事羅慧蘭說:“人們對同居的寬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明自由度提升、男女更平等。但我非常反對同居,它是最脆弱的兩性關系。如果任由其從小眾轉變為普遍現象,只能讓更多人迷失在這種關系中。”
羅慧蘭指出,多項研究都證明,同居時間越長,對感情和當事人的負面影響越大。
上世紀80年代後期,美國新澤西州羅傑斯大學的兩位教授,大衛?波彭諾和巴巴拉?D?懷特赫德,開始研究同居關系,歷時10多年。結果顯示,經同居而結成的婚姻,比未經同居而結成的,離婚率高出46%。
同居時間越長,雙方將更追求獨立自主,更不願受婚姻的約束,永不結婚的可能性也越大。美國另一項對2150名男性的調查也表明,有過同居經歷的人,只有1/3後來和該女性結婚。
重慶師範大學心理教育咨詢中心主任劉東剛提出“同居成本”論,包括社會文化、身體健康、生理、經濟和心理成本。在他研究的案例中,女性的5項成本均偏高,部分女性甚至付出沈重代價,而男性成本幾乎為零。
比如,中國傳統的貞節觀念根深蒂固,社會文化寬容男人的風流,對女人卻很苛求,再一次走進婚姻時,要承受比男人更多的社會輿論。同居還使得單親母親增多,影響女性事業發展,對孩子也不公平。
“2003年,《新婚姻條例》的頒布簡化了結婚、離婚手續,但對同居者並沒有相應的法律保護。”羅慧蘭指出,同居者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財產分配。
如婚後買房,是夫妻共同財產,離婚後要進行財產分割。但同居分手,就看房子署名是誰,除非彼此有約定,不然總有一人會一無所有。若生下孩子,還可能上不了戶口。這些都是同居生活的現實問題。
羅慧蘭解釋,如果一個人的婚姻觀念較傳統,是不會同意先同居再結婚的。婚後出現矛盾,他也會堅守,視離婚為反傳統的行為,願意克服困難,與對方磨合。同居是一種反傳統的行為,即便將來走進婚姻,出現婚姻危機時也更可能選擇離婚。
因此,選擇同居就要做好心理準備,有可能同居關系破裂,有可能不婚。此外,處於同居關系中的女方要保護自己,應該進行財產公證的,就要公證;在沒有領證之前,要註意避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