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1日,很多新人選擇在“世紀光棍節”登記結婚 百對夫妻參加了這場集體婚禮,其中大多數是“裸婚”。以這樣的方式“脫光”,無疑還是幸福的,但短暫甜蜜背後,卻是令人憂心忡忡的沈重話題
“中國的高房價,毀滅了年輕人的愛情,也毀滅了年輕人的想象力。他們本可以吟誦詩歌、結伴旅行、開讀書會。但現在,年輕人大學一畢業就成為中年人,像中年人那樣為了柴米油鹽精打細算。他們的生活,從一開始就是物質的、世故的,而不能體驗一段浪漫的人生,一種面向心靈的生活方式。”
這段外國媒體對中國青年現實生活的評論,刺痛的不僅是“裸婚”者……
勇氣,比愛情重要
裸婚,說豪邁一點是“面向未來”,說實在些就是“賭”,不僅僅是對女生而言
兵兵不高,比瑤瑤只多2厘米,兵兵太瘦,比瑤瑤還要輕2公斤,兵兵沒有錢,無房無車鈔票也很少。但瑤瑤眼睛彎彎、笑著對兵兵說:“我愛你,你是我一輩子的大男人!”
11時11分,兵兵、瑤瑤與另外99對來自全國各地的戀人,一起舉行集體婚禮。百對夫妻中的絕大多數,都像兵兵和瑤瑤一樣,是要靠企業贊助才能擁有婚禮的“裸婚族”。婚紗、婚戒的款式只有一種;現場也無親友見證。但是,新人們的歡樂依然洋溢,幸福依舊感染眾人。
“如果不參加這次集體婚禮,我們連婚禮都沒有。”來自廣州的薛曉剛和蓮子正在供樓,根本沒有余錢去買婚戒辦婚禮。“全裸夫妻”袁欣(女)和楊欣從17歲開始拍拖,愛情長跑足足9年,只花了9元錢辦結婚證,“兩"欣"算是徹底“裸婚”,好在父母都很支持,“現在我們沒房沒車,但我們努力,兩年後一定會有房的。”袁欣對未來充滿信心。
在越來越物質的社會中,“裸婚”讓人看到了婚姻和愛情的純凈。熱播劇《裸婚時代》的臺詞說:“我沒車,沒錢,沒房,沒鉆戒,但我有一顆陪你到老的心。你願意嫁給我嗎?”這個提問,在大甲島上的這場婚禮上得到全體新人的肯定回答。
證婚人、著名影星蔣勤勤告訴羊城晚報記者,其實她也可以算“裸婚”:“我和丈夫當時都住在父母家,沒有自己的房子,也沒有鉆戒、婚紗和婚禮,結婚時他只是帶來了幾大箱子的書。”看到記者盯著她手上的大鉆戒,蔣勤勤笑了:“婚後才買的。”蔣勤勤為什麽願意“裸”?她說:“因為我愛他。因為他有擔當、有才學、有上進心,我看好他能給我一個未來!所以我就"下註"了!”
“來參加集體婚禮的,絕大多數都是經濟實力不強的夫妻。”活動組織者介紹。“當下的年輕人都渴望個性化的婚禮,有親友參加;另外,很少有新娘樂於和另外99位新娘同臺"媲美"吧?如果不是特別在乎費用,集體婚禮不會有吸引力。”
沒有人不想過好日子,選擇“裸婚”,說豪邁一點是“面向未來”,說實在些就是“賭”,不僅僅是對女生而言。以集體婚禮開場的婚姻,有無奈,更需要勇氣。
房子,還是第一位
婚前不在乎“裸”,只能證明感情基礎紮實;婚後,幾乎都把存錢買房放在首位
羊城晚報記者隨機采訪了參加這場集體婚禮的5對夫婦,都是“裸婚”或“半裸婚”。記者發現,“裸婚”夫妻中幾乎沒有“80後”常見的“閃婚”,幾乎都是戀愛2年甚至更長時間,而期間更有不少經歷坎坷。
瑤瑤是湖南姑娘,在廣州遇見了兵兵,由於他家條件一般,瑤瑤爸媽起初非常反對,即使到了今天,他們依然覺得有點心酸和遺憾。為何“一意孤行”?瑤瑤說:“兵兵人有擔當,工作努力,我對他有信心!說到物質條件,以前也有條件好的男人追我,當時我也會比誰的物質條件更好;但遇上兵兵後,才知道那是因為你不夠喜歡對方,才會以物質權衡,我和兵兵的愛,完勝!”
鄭娟和王瑞君還是高中同學的時候,就暗生情愫,但直到大學才開始正式交往。如今,通過7年愛情長跑,兩人步入婚姻殿堂。2010年冬天,兩人在老家農村裏舉行了簡單的婚禮,沒有新房、沒有鉆戒、沒有送親的豪華車隊、沒有蜜月旅行,只有帶著誠摯祝福而來的親人。“花了大概幾千元,就在老房子裏辦的,也沒有請太多朋友,和其他人沒法比。”王瑞君說,不和別人攀比,看著別人的豪宅也沒有心理落差。“雖然我們現在還住著出租房,雖然我們的交通工具是兩個輪子,可是我覺得無限的幸福。”鄭娟說,“選對了那個願意愛你疼你為你一生的人,即使以"裸婚"開始又何妨?”
婚前不在乎“裸”,只能證明感情基礎紮實;婚後的生活,幾乎所有小夫妻都把存錢買房放在第一位。
“我們要在兩年內買房,而且要100平方米。”今年剛滿25歲的袁欣的很堅定。楊欣、袁欣的月薪加起來過萬元,但均價過萬的深圳樓價,依然讓他們喘不過氣來。“要是不逼自己一把,明年復明年,真不知道何時才能買套房子住。”袁欣的話,是講給記者聽,更是講給自己聽。
雖然鄭娟並不計較,但王瑞君依然對妻子深感愧疚:“她不物質,家人又都很開明,真的是我的幸運。但實在是虧待了她,以後一定要讓她過上好日子。”在王瑞君的婚後五年計劃中,買房是第一目標。兩人目前居住在浙江小城淳安,房價在8000元/㎡左右。“未來五年之內想買個60平方米的,大概50萬元吧。”然而這是按目前的樓價估算,小兩口即便每年存下10萬元,五年後能否如願真還得看運氣。
“裸婚族”瑤瑤(左)和兵兵參加集體婚禮 年過三十、已經有些積累的薛曉剛的“裸婚”並不算徹底。今年5月,他和妻子買下一套70㎡的二手房,位於廣州芳村,“拿到房產證第二天就去辦了結婚證,現在月供2000多元,日子過得比較緊,不過終於安定。”薛曉剛一邊說,一邊回頭問比他小13歲的妻子“(老婆)大人,你說是不?”妻子笑答:“和你在一起,什麽都好!”
異鄉漂泊、高房價,都是擺在朱榮舟和劉麗面前的難題。在花都工作的朱榮舟至今還沒想好是在廣州買房、還是回湖南置業。但未來三四年內攢出房子的首付,仍是他的目標。因為買房有壓力,對於父母想要抱孫子的想法,朱榮舟顯得很理性:“生小孩,我們這個年紀還負擔不起。”為了攢錢買房,兩人希望收入能更高一些:“我想找個更好的工作,劉麗想開個網店,自己創業。”劉麗說,現在的朱榮舟不像以前那樣大手大腳花錢,變得更上進,會為了考執照而看書看到淩晨,他希望我以後過得更好;現在的劉麗,也不再是個“月光族”,天天就知道買零食,看漂亮衣服……
物質,也就是精神
房子在婚姻中的地位,不僅是固定資產,也是提供安全感的精神保障
據網上調查統計,80%的男性贊成“裸婚”,而70%的女性覺得“裸婚”絕不可行。究其原因,在結婚之前,男人更關註壓力,而女人則更關註未來。男人認為,“裸婚”可以讓他們適當緩解壓力,而女人更多地考慮衣食住行、生育乃至子女教育等現實問題,所以她們對“裸婚”並不看好。
對於“裸婚”,男女分歧為什麽這麽大?中山大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講師裴諭新博士認為,把婚姻視為生活水平提高的跳板和物質保障,是女人排斥裸婚的主要原因,所以,“裸婚”之前,一定要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麽。忠誠地問清楚自己,假如想把婚姻視為“跳板”、“身份的變更”、“生活的改善”,那就不要“裸婚”。“甘願"裸",就可以"婚";如果不甘心自己繼續"裸",就不要"婚"。否則就會特別不穩定。”
“裸婚”一詞的興起,從反面折射出公眾對裸婚是否能天長地久的質疑。
裴諭新認為,在“裸婚”關系中,擔憂的大部分是女性,因為它實際上是結婚的財產保證不足,而這一般是由男方提供的。裴諭新剛剛從日本回來,發現日本社會也是認為結婚需要男人有房有車,在日本有一大批30多歲的男人沒有結婚,就是因為他們沒有資本結婚,所以就索性不結。在上世紀50-70年代的中國,結婚大多數都是“裸婚”,卻沒有人覺得有什麽問題,比如電視劇《激情燃燒的歲月》、《金婚》裏的故事情節,幾顆糖、一包煙就是一個婚禮,但這並不是因為大家喜歡“裸婚”,而是因為那個年代大家都沒有物質積累,“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都“裸婚”,反倒無所謂。到了上世紀70年代,社會允許人們積累財富之後,人們結婚就開始要求一些東西,“三大件”的演變正是生動說明。
從理性上來說,婚姻基本上就是經濟的保障,一般傳統都覺得女人應該“往上嫁”,要求男方有財產,建國初期的中國人沒有辦法積累更多的財富,“暫時”放下了婚姻關系中女方對男方的物質要求,現在質疑“裸婚”,不過是把物質要求“撿回來”了。這大概也解釋了一個現象,就是為什麽“裸婚”夫妻婚後的生活重心仍是攢錢買房之類的物質訴求。
其實,從經濟學的角度看,租房可能比買房更劃算,為什麽結婚這麽看重房子?裴諭新認為,因為房子是固定資產,是一種物質積累。在記者的調查中,已經看出一些端倪:房子在婚姻中的地位,不僅是固定資產,也是提供安全感的精神保障。
回想中國古代和近代社會,女子出嫁時,往往要求男方提供彩禮,包括買一箱全新衣服、全套首飾等,潛臺詞就是“我這輩子都可以不用再花錢去買新衣服、買首飾”,這是女方獲得安全感的一種方式。買房,固然是為了改善居住環境,更重要的是為了“心裏踏實”。
焦慮,源自不踏實
如果有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讓年輕一代不用擔心沒地方住,也就不會有這麽嚴重的焦慮
普遍存在的“買房焦慮癥”當然也與房價不停上漲有關。
只漲不跌的樓價讓人覺得,假如現在不咬緊牙關買房,將來更加買不起。反過來,這種現狀也“鞏固”了房子作為優質資產的地位。“如果房價穩定,人們可以預期存多久的錢就可以買得起房;房價瘋長,就無法作理性預期,唯一的辦法就是盡快地湊錢買房。這種情況下,加重了"裸婚"夫妻對房子的"畸戀"。如果房價穩定了,可能大家對房子的迫切需求就沒那麽強。或者,如果中國有一個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讓包括"裸婚"夫妻在內的年輕一代不用擔心沒地方住,那麽相信他們也不會有這麽嚴重的焦慮。”
在裴諭新接觸的離婚案例中,她發現:即使女方不在乎物質條件,但是身邊總是有很多人在不停地施加影響,讓她覺得必須有物質保障,否則萬一婚姻破裂了,女方就是賠了青春一無所有;甚至婚戀專家都會建議女方:如果男方婚前有一套房,女方最好要求男方在房產證上加上自己的名字,以保護女方的“權益”,說白了還是財產。願意“裸婚”,說明女方更看重男方這個“人”,但不等於婚姻的客觀穩定性就更強,因為太多的事實證明,激情萬丈的海誓山盟鬥不過細水長流的柴米油鹽。
還有一些人,“裸婚”時認為“現在很艱苦,但明天會更好”,也就是“嫁個潛力股”。然而,一旦接下來的幾年中無法證明“潛力”,女方就會失望。裴諭新建議是,這時女方一定要調整好心態,否則婚姻可能就會觸礁。
如何調整?除了和自己對話,不妨多和同樣“裸婚”的人聊天,不要總是去攀比條件更好的夫妻,多“往下看”;此外,不要覺得“裸婚”就是對方虧待了自己,不要以為對方“有義務為自己提供好的經濟環境,報答我”。既然是“裸婚”,就說明雙方的經濟條件是半斤八兩,誰也不吃虧,得到的回報就是兩個人的相愛,而不是物質。不要把婚姻當成工具,既然要“裸婚”,就要“認命”,在雙方平等的基礎上,共同努力構建適合自己的婚姻生活。
關於幸福,瑤瑤這樣定義:“真正的幸福其實很簡單,就是兩個人相濡以沫,平平淡淡一起歷經人生起伏,始終不離不棄共度流年。每天早晨醒來睜開眼看到他在旁邊一臉微笑地面對你或仍然平穩有序地打鼾,這難道不是最大的幸福嗎?”